(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 乔芮)8月中旬,在吉林省舒兰市中医院门诊,几位中医相继用三指为患者脉诊。“脉象沉细恒运资本配资,是不是心脏的问题?”一位中医把脉后看向坐在中间的老师。“可以进一步做心脏彩超确认是不是心脏问题。”说话的正是第二届全国名中医、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赵继福。
赵继福是赵氏脉术的第四代传承人,从医五十余载,形成了“以脉定病、以脉辨证、以脉选方”的临床诊疗思路,年诊疗量在3万人次以上,赵氏脉术传承班已有300多名弟子。
2024年8月,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启动“名中医走基层”活动,作为活动组长的赵继福主动提出走遍吉林各个区县的中医院,舒兰已是第41站。一年来,周一至周三在基层出诊、带教、查房、讲课,周四到周日回长春出诊已成为赵继福的常态。
脉诊属于中医四诊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中的切诊,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,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,血脉运行受到影响,脉象就有变化。在临床上,脉诊可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,也是我国中医自古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。
赵继福凭借脉诊初步识别脑梗、心衰、子宫肌瘤、胃炎等疾病,再通过理化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,选方用药。这种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方式在基层大有可为,赵继福希望在一次次的脉诊教学中让更多基层中医师掌握脉诊。
8月12日,全国名中医赵继福(左)在舒兰市中医院为患者诊脉。徐诗瑜摄
“我是从基层走出来的医生,当然要回到基层”59岁的张强(化名)是在弟弟的推荐下来舒兰市中医院就诊的。几个月前,弟弟、弟媳曾专程驱车前往长春找赵继福诊病,经过治疗,症状均有所缓解。
搭脉后,赵继福问张强:“平时是不是性子急?有高血压?激动的时候、饿了之后手会忍不住颤?”张强连连点头,“高血压药平时都在吃,有什么问题吗?”赵继福解释道:“你的脉象弦硬,可能是动脉硬化,属于中医中的血瘀型高血压,可能出现了脑梗恒运资本配资,需要去拍个核磁明确诊断。”
张强心下一惊,“高血压好些年了,怎么会变成脑梗?”一小时后,舒兰市中医院核磁检查报告单显示:双侧额、顶叶等散在腔隙性脑梗死。
在基层义诊时,弦硬脉指向的脑梗是赵继福最常摸出的脉象之一。弦脉在指下犹如绷紧的琴弦,绷紧程度指向不同的疾病——痛经、心衰或是脑梗。
把脉是中医传承的难点。赵继福和首批弟子、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熊丽辉将多年的疑难杂症和具体药方集结成《赵继福脉法》《赵继福带教问答录》两本书,书中详细记录了临床常用的22种病理脉象,用脉图四线格来展现病理脉象的特征。脉象不浮不沉,意味着身体健康;脉位愈沉,意味着病程可能愈长。
“举之有力,按之不足”则为浮脉,如风吹鸟背之羽毛。从“以脉定病”来看,右手浮脉提示感冒,寸浮而紧则可能是头痛。“以脉定证”分为浮而有力主实证,浮而无力主虚证,其下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设有气虚血瘀、气血不足、湿邪困脾等几十种具体病证。
赵继福的摸脉习自父亲,自七八岁时,他就跟着父亲学脉诊。第一次摸到的是涩脉,那种感觉如父亲所说,像“轻刀刮竹”。赵继福的父亲赵立相是赵氏脉术的第三代传人,擅长妇科,有的患者从几百公里外到长白县找父亲看病,又一次次带着锦旗回来感谢。那时赵继福就在一旁帮忙用药碾子碾药,并悄悄许下长大后成为医生的心愿。
1977年,赵继福考入吉林医科大学(今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),毕业后在长白县八道沟等乡镇卫生院工作长达11年。后来到了珲春市中医院行医二十年,担任院长,再到长春市中医院,直至退休返聘至今。他始终没忘记基层的那些年,“我是从基层走出来的医生,当然要回到基层为百姓看病,要培养更多的基层医生。”
“中医也有治好急病、疑难病的能力”名医走基层活动开始后,赵继福带着团队再次回到家乡长白县。赵继福弟子、白山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于志刚记得,长白县的乡亲们听说赵大夫要回来义诊,从凌晨开始排队恒运资本配资,一楼到三楼站满了患者。
这种信任给了这位70多岁的医者更多的信心。对于赵继福来说,走基层不仅能接触到更多的疑难杂症,还能向基层中医师展示,“中医也有治好急病、疑难病的能力”。
2019年4月,赵继福接诊了出生3个月的早产儿小天(化名)。小天患有胆汁淤积性肝病,78天来就诊时,青黑、瘦小的他被裹在毯子里,体重不到2公斤,全身发绀。面对孩子母亲的请求,赵继福决定一试,随后开了一张药方,只有茵陈、栀子、天花粉三味药。
三天后,小天的面色略有恢复。五天后,额头的皮肤晦暗稍减,但全身仍是发黄。赵继福为小天母亲诊脉发现,脉细数,他转而使用六味地黄汤,母子同治,让母亲饮药,再通过母乳喂养的方式让小天间接服药。半个多月后,小天体重长到了2.5公斤,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。一个多月后,赵继福在诊室再次见到小天,已是一个健康的小婴儿。
“母子同治新生儿重症胆汁淤积性肝病”的案例作为疑难病诊疗案例,在赵继福下基层的教学中被反复讨论分析。从中医辨证治疗的角度看,小天的前两次诊疗中医辨证为黄疸、湿热瘀阻,均采取了患儿单独服药的治疗方案,除湿热之邪。后两次诊疗中医辨证为本虚标实,而小天母亲的两次辨证分别为肾阴虚、气血亏虚,此时小天已能通过母乳喂养,在治疗方案中采取了母亲服药、患儿间接服药的形式,以补益为主,补母救子。
在“以脉辨证”的疑难病例讲解中,让赵继福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8月接诊的“肢体末端变黑型坏疽案例”。66岁的张敏(化名)来到赵继福门诊时,双手指及双足趾黑得像木炭一样,“手脚发麻没知觉,走不了路,他们都说我得了怪病”。
赵继福记得,初诊时,张敏的脉象沉细涩、脉管绷紧如琴弦,是气血亏虚导致的脉象无力。她看起来意识不清、双腿都出现了中度浮肿,初诊为气虚血瘀导致的脱疽。通过动脉彩超进一步诊断,张敏的多处手指、脚趾均存在动脉闭塞。中西医的诊断一致,“这是肢体末端变黑型坏疽”。赵继福以脉辨证,“中医称为脱疽(气虚血瘀),就是西医所说的动脉闭塞症,需要补气养血,化瘀通络。”
赵继福首诊开出桂枝茯苓汤加减方与人参养荣汤,并根据张敏病情对处方药材的种类和克数进行微调,10天后的第二次诊疗,张敏脉象沉弦,双下肢浮肿减轻,双手指及双足趾色黑变淡,稍有知觉;三诊时,张敏脉象沉弦,已经行走如常,双下肢无浮肿,双手指及双足趾色黑明显变淡。
“每个学生就像一颗种子,这些种子在基层正不断生长”赵继福将临床诊疗过程总结为“脉诊为先,四诊(望、闻、问、切)合参,脉方对应,脉证对应”的口诀。首先寸口诊脉进行病脉识别,再通过问、望、闻三诊判断脉证是否一致,病证初步诊断后询问患者的主诉。诊疗过程中,始终围绕脉象展开,以五脏的主要症状为纲进行问诊,脉方对应,脉证对应,病证结合,最终确立方剂。
他还把多年总结的祖传方、自拟方、经方、时方整理成册,形成了700多个方子,分享给中医弟子。如脉象沉弦硬而无力,伴随头晕、胸闷、心悸可服用益气活血汤;脉沉涩无力兼腹胀腹满、腹部包块可服用开郁正元散;脉沉细无力兼心悸失眠则可用归脾汤等。
在赵继福看来,走基层不仅可以免费帮患者摸脉诊疗,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一批会把脉的中医师。每到周六,赵继福门诊就站满了各地来学习的中医,最多的时候有30多名,对同一个脉象一一诊脉,便是一次生动的现场教学。更多的时候,弟子们会通过电话、视频的形式请赵继福远程诊疗。
提及中西医结合,赵继福坦言,“我们常说西学中、中学西,中西医‘两条腿’走路总比一条腿走路走得更稳、更远。”在他看来,血常规、彩超、CT等检查手段能够帮助进一步明确诊断,而脉诊能识别方向让检查更有针对性。他提倡通过脉诊初步判断病证,再通过影像学等手段进一步确诊。这样既节约了患者的检查时间、节省了治疗的费用,又可以让诊疗更有针对性。
赵氏脉术传承班采取的仍是传统的拜师形式,一身唐装,一碗敬师茶,赵继福再赠送弟子一个葫芦,寓意着日后悬壶济世。赵氏脉术传承班的300多名中医弟子中,不少已经成为当地的名医。于志刚在白山就小有名气,被评选为“白山市名中医”,跟着赵继福走基层的过程中,有一批患者不远百里挂号求诊。
舒兰在满语中有“果实”的意思。赵继福说:“每个学生就像一颗种子,这些种子正在基层不断生长,开花结果恒运资本配资,长成福泽一方的名医。”
创元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